凤凰衔来莱州玉-山东莱州玉雕
胶东非遗:莱州玉雕
追溯掖县滑石雕刻的历史,在记载中有在蒜园子村遗址发掘的4000—5000年前的石雕片,在墓葬中,也曾发掘出许多滑石雕刻随葬品,最早有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3年)的佛造像,精美绝伦。在《莱州史志》中曾有记载:“宋政和七年(1117年)朝廷取莱郡纹石、贡牛黄、海藻、牡蛎、石器(即雕刻工艺品)”之说。
工艺特征
掖县滑石雕刻经历代艺人祖辈相传沿袭至今从而形成带有浓重地域特色的特种工艺品。
一、掖县滑石雕刻据其料质的特性,历经完善逐步形成了其造型圆浑、敦厚、生动、概括、刀法简练、流畅而张扬的艺术风格。由于当地原料充盈、多样,料质易于运刀、出货快,“家家有巧工,户户出精品”一度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来源。
二、体裁多以生活中的动物、花、鸟、鱼、虫和佛教、传统神话中人物及情节,而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为“八铲猴”俗称“滑石猴”。
三、家庭作坊式生产,因各自的情趣、爱好角度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与各类体裁专长的艺人从而形成掖县滑石雕刻体裁与流派的丰富多彩。 四、掖县滑石雕刻与其他手工艺制品相比较在体裁内容与雕刻工具的选择上有其广泛性。滑石原料与其他石料相比较有其“软、柔、脆”、“易于运刀”、“出货快”的独特性。
五、主要传承方式为父传子、师收徒、代代相传、辈辈相沿至今。
六、由于易雕琢、原料广、价格低,销路广,成为人民大众喜爱的美术工艺品,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艺流程
掖县滑石雕刻就是我们常说的“莱州玉雕”,是原产于山东莱州的一个以当地特产“莱州玉”为原料进行手工雕刻的工艺品种,它在我国滑石雕刻工艺品中占居重要地位,是北派滑石雕刻工艺的发祥地,也是莱州民间美术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艺术沉淀。
主要流派/分类
掖县滑石雕刻经过历代艺人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六大类、八大门派、120多个品种、2000多种花样的滑石雕刻作品。主要以花鸟、鱼虫、动物、山水、人物为创作对象,作品出口西欧、北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年代曾被当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民间工艺。掖县滑石雕刻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文化传承
掖县滑石雕刻经过历代艺人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六大类、八大门派、120多个品种、2000多种花样的滑石雕刻作品。主要以花鸟、鱼虫、动物、山水、人物为创作对象,作品出口西欧、北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年代曾被当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民间工艺。掖县滑石雕刻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非遗传承人
姓名 :王兆德
简历 :
1958年(16岁)-1971年在本村随父学习、从事雕刻。1972年-1991年在莱州市雕刻厂从事雕刻设计、雕刻创作。1982年晋升为工艺美术技师。1983年在山东青岛工艺美术学校进修学学习。1989年晋升为工艺美术师。1991年退休至今,在莱州市莱玉雕刻艺术研究所工作,并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姓名 :王石麟
简历 :
自11岁受家庭影响随父学艺(父王有义雕刻艺人1957年参加中国首届老艺人代表大会)1958年入厂师从王相义(王相义著名雕刻艺早年曾在北京辽宁开办雕刻作坊,带徒授艺,技艺全面刀法精练、造型典雅、尤擅长炉瓶、花鸟、山水,晚年回原籍入雕刻厂带徒授艺。王相义师承张玉泉,大原家村人,清未民初莱州玉雕一代名师,技艺全面,莱州众多雕刻技艺高手:由万义、满文成、由希宽、李庚新等皆出之其门下,与张玉泉同时齐名者,自王振东解放前期著名人物雕刻名师满文成、曹玉令皆出之其门下)。在厂40余年培训徒工400余人,现主要传其子:王哲达、王哲超,儿媳董淑玲,徒弟张庆义。
声明:本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文仅用于分享传播,如侵自删!胶东五市协同发展,共筑美好家园——来源: 魅力胶东